中国客车网报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改革创新成为主旋律的今天,作为拥有77年造车历史的企业,恒通在2016年也来到了转变的路口。
在近日举行的重庆恒通客车新品展示会上,恒通客车总经理何涛接受了采访。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从2015年10月正式上任的“大当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为恒通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并带领恒通在2016年走上改革之路。他在开拓市场的同时点起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而且这把火现在烧的正旺。
走差异化 三年回到二线企业领头羊行列
何涛在采访中提出,今后三年,恒通要实施三步走的战略,用三年时间实现包括质量体系、采购体系、技术中心在内的全面创新提升,“总体思路是2016年改变、2017年奋斗、2018年发展;到2018年达成‘一线偏下、二线领军客车品牌’的战略目标。”
然而,无论哪一阶段,走差异化道路,坚持快充路线,突破三线及以下城市,都是恒通未来的发展重点。
实际上,对于新能源快充路线,恒通是国内最早提出的企业,早在2011年,恒通就率先在业内推出10分钟快充式新能源客车,并批量投入到重庆等地区运行。“在新能源方面,恒通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快速充电的产品发展模式。受市场环境影响,2015年恒通也在慢速充电模式方面有所涉及,但快速充电模式一直是恒通所追求和提倡的。”何涛认为,经济性是快充模式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我主张采用快充的模式,因为对公交公司来说,虽然受到一些政策补助,但盈利依然是其重要的购车驱动力。从经济性而言,快充是公交盈利的保障。”
6—8米新能源车是重点
为了更好地走出恒通自己的差异化道路,实现三年中期目标,何涛提出,针对未来三年的重点市场,恒通要把6—8米新能源车列为主推产品。
何涛认为,从盈利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补助,很多公交公司都不愿意采用10米及以上新能源公交车。“以重庆公交为例,从2006年重庆开始推行纯电动公交,到现在10年的时间,推广总数量不超过72辆。我们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公交公司对纯电动客车的接受范围在6—8米之间。”
在何涛看来,受经济条件和路况等因素的影响,三线及以下城市很难接受10米及以上纯电动公交。他因此提出,恒通客车将以燃气客车为基础,同时发展气电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客车,以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要市场目标,主推8米节能与新能源车型,通过差异化战略,寻求市场突破。
同时,选择三线及以下城市作为主战市场,也是基于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何涛以自己亲自走访过的100多个县为例,认为在“村村通”的影响下,县级及以下地区正从公路客运向公交客运转变,这给恒通带来了一定机遇。
然而,主攻三线及以下城市并不意味着放弃一线市场。“如果与宇通、中通等企业拼大城市市场,恒通肯定处于下风。但恒通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我们可以转变营销主攻方向,先到宇通、中通等企业的弱势地区,狠抓三线及以下城市,并在合适的时机回归到一、二线市场。”何涛如是说道。
恒通ITS巴士来助阵
走差异化道路,光有车型,显然还不够。何涛分析认为,受转型时间不长等因素影响,许多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公交公司对于道路运输管理和车辆运营等业务板块还不是太熟悉,“他们对车辆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比较大,但又不可能在每个区县都花费大量财力,因此,这些公交客户希望车辆自身能够多一些技术支持和相关配置。”
这一点,正好迎合了恒通客车推出“恒通ITS (智能交通系统)巴士”系统的初衷。
据介绍,“恒通ITS巴士”是基于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配置全面的智能化电子控制及信息系统,完全连接移动互联网,全方位为公交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智能化管理平台。该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车辆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其融入了DMT(汽车故障诊断、车载总线网络、车联网)三大技术,可实现公交车辆产品智能化与运营管理智能化两大功能,能够覆盖车辆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为公交企业实现车辆运营各环节的智能化、实时化、数据化信息支持,从安全、经济、可维护、低成本、适用等五个方面助力企业实现营运价值的最大化。
上述功能,恰恰可以满足刚刚转型的公交公司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在该系统的支持下,恒通客车还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客车产品,向目标客户“抛出”了多样化的智慧公交系统解决方案。在2016年4月中旬的新品展示会上,恒通客车率先展示了其三个系列新产品——恒瑞、恒星、恒悦,动力选择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天然气等,车身长度覆盖6-12米,其中6-8米公交产品占多数。
何涛表示,作为2016年恒通双核发展战略(“新能源、智能化”)中“智能化”的核心,“恒通ITS巴士”一方面可以帮助公交公司实现智能化管理,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一方面可以提升恒通客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助其不断拓展市场,可谓一举两得。